閱讀時間: 6 分鐘

活在聖經新約時代的我們,因為相信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背負我們的罪,憑著信心接受神的恩典,因信稱義而有得救的盼望。但在耶穌基督降臨前的舊約時代,人們是如何得到神的救贖的呢?
不少人認為,舊約時代的人憑著堅守十誡及摩西律法,對神忠誠,他們作為活在舊約時代裡的「神的子民」,當然得救。但如我們多著眼不同的舊約記載,就會發現舊約時代的人其實都是因信稱義的,與新約信徒得救的原則一致。
先看亞當與夏娃,他們活於與神直接對話的時代。神對他們的期望是生養眾多,管理萬物,但不能吃伊甸園中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故事的發展是他們抵不住蛇的誘惑,沒有用信心去遵守神的指令,犯錯了。但神並沒有因此就放棄他們,反而預言了他們的後裔會跟蛇的後裔彼此為仇《創世記3:15》,這亦是聖經第一個彌賽亞預言:神會透過亞當及夏娃的後代生出耶穌基督,戰勝撒旦的力量,替代人的過錯。當然,亞當及夏娃當時不會明白這是彌賽亞的預言,他們只知道自己有罪,也無法去彌補自己的過錯,只能憑信心相信神及祂將來救贖的應許。
再看挪亞。聖經記載他是個義人,是那時代的完全人,與神同行《創世記6:9》。順帶一提,神透過使徒保羅說這世界「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10》,只有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是完全而沒有罪的,是完美的義人。因此,我們可以理解挪亞其實都是罪人,不過他常常遵守神對他的指令,神看他近乎完全,像義人一樣。挪亞憑著信心,相信神會用洪水來審判當時邪惡的世代,因此用心製造方舟:「挪亞就去做了;凡神吩咐他的,他都照樣去做」《創世記6:22》。挪亞憑信心相信神,也相信將來救贖的應許。
再看亞伯蘭。神對他說要離開本地、本族,去神所要指示他的地去,亞伯蘭相信神,就去了。神對亞伯蘭說他會生養眾多,成為大國。雖然他與妻子都年紀老邁,但憑著對神應許的信心,結果以撒出生了。之後神考驗亞伯蘭,要他獻上以撒為燔祭。憑著一份莫大的信心 —— 相信神必預備燔祭的替代品 —— 亞伯蘭聽命遵行,而結局也竟與他的信心相稱!「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算他為義」《創世記15:6》。亞伯蘭同樣憑信心相信神,並相信將來救贖的應許。
也看看神透過摩西頒布的律法及整個獻祭制度。表面來看,整個獻祭制度看似因行為稱義,非因信稱義 —— 似乎猶太人只要守律法,定時獻祭,就會得到神的喜悅。但正因猶太人需要不斷獻祭去贖罪,表明了人是活在罪中,不論獻祭多少次,良心仍有虧欠。然而,唯有耶穌基督僅只一次獻上自己的身體,人才有得以成聖的盼望。《希伯來書10:1-18》教導我們,舊約整個獻祭系統其實都是指向耶穌的,當他作為終極的祭物,才可有效地為所有的人贖罪。舊約律法只是叫人知罪,獻祭也只是暫時性的,不能真正贖罪;人唯有憑著信心,相信神在將來會有更好的安排。不幸地,猶太人容易偏離這份因信神得拯救的信念,反執迷一種守律法求稱義的心態。這種錯誤的思想,正是保羅在《羅馬書》及《加拉太書》中用大量篇幅去努力糾正的。
最後,《約拿書》也表明舊約時代的人都是因信稱義而得救的。尼尼微城的外邦人從來沒有神的律法,也從來沒有獻祭;但當神派先知約拿向他們宣告神的審判後,尼尼微王及其子民就立刻相信先知,也信服神,甚至禁食披麻禱告,離開惡道,希望神會回心轉意,使他們不致滅亡。結果尼尼微城的外邦人憑信心相信約拿,都得救了!
仔細地看,不難察覺舊約中多處高舉信心,表明人要憑信心去等待,要相信神的救贖安排,要對救世主的拯救懷著盼望:
「權杖必不離猶大,統治者的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 (意思可指「貢物」或「那應得權杖者」) 來到,萬民都要歸順他。」(創世記49:10)
耶穌基督就是猶大支派的後裔,就是「那應得權杖者」,將來會降臨,救贖萬民。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後他必站在塵土上。」(約伯記19:25)
約伯即使在極度患難及痛苦中,仍有信心和盼望,知道救贖主將來會拯救他。
「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被壓傷。因他受的懲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 因此,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份,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他傾倒自己的生命,以致於死,也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為他們的過犯代求。」(以賽亞書53:5, 12)
《以賽亞書》記述以色列即將亡國,並被神所興起的外邦巴比倫統治。審判來到,全因百姓犯罪,不遵守神的律法。然而,神要以色列人明白祂的救贖計劃:一個神的僕人最終會為他們贖罪,必須憑信心去相信及等待這位救世主的降臨。
總結:
得救在乎人對神的信心,而信心的對象,就是神透過耶穌基督的犧牲而給我們的得救應許。何謂真正相信神的話語?舊約中相信神的人,生命都貼近神的話語而活;舊約中的信心英雄,對神向他們啟示的種種教導,都憑信心盡力遵行。舊約時代的人沒機會見證耶穌基督的作為,都能憑信心相信神的救贖;新約時代的我們既已得神完全的啟示,也通曉應驗在耶穌身上的舊約預言,我們對神救贖的信心,更應遠遠超越舊約時代的信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