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充滿」和「聖靈施洗」等說法到底是甚麼意思?(Dr. Steve Chin)

閱讀時間: 13 分鐘

網上圖片

今天的基督教界對聖靈有關的說法肯定是不計其數。因為人對超自然的現象充滿好奇與迷惘,聖靈與基督徒的關係,容易以訛傳訛,甚至被利用於異端的傳播。所以,為了避免諸多的傳統或曲解的認知,我們必須透過經文的探討,重新理解歸正以下6個常聽到有關聖靈的字句:「聖靈充滿」、「聖靈感動」、「聖靈降在」、「聖靈澆灌」、「聖靈擊倒」、「聖靈施洗」。

1.「聖靈充滿」

新約聖經描述了一共13處「聖靈充滿」的情況。我們可以歸納出新約所提到的「聖靈充滿」絕對不是靈恩派所講的說方言或超自然的體驗,而是一個基督徒的屬靈素質和活出聖靈果子的樣式。請留意下面以粗體顯示的字句。

A. 描述施洗約翰

他在主面前將要為大,淡酒濃酒都不喝,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回轉,歸於主他們的神。(路加福音1:15-16)

B. 描述耶穌

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旦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路加福音4:1)

C. 描述伊利莎白

伊利莎白一聽馬利亞問安,所懷的胎就在腹裡跳動,伊利莎白且被聖靈充滿, 高聲喊著說:「你在婦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懷的胎也是有福的! (路加福音1:41-42)

D. 描述撒迦利亞

他父親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了,就預言說:「主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眷顧他的百姓,為他們施行救贖 (路加福音1:67-68)

E. 描述基督徒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使徒行傳2:4-5)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使徒行傳4:31 )

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使徒行傳13:52)

F. 描述彼得

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治民的官府和長老啊,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麼得了痊癒,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使徒行傳4:8-10)

G. 描述司提反

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使徒行傳6:5-7)

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使徒行傳7:55-56)

H. 描述掃羅(保羅)

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掃羅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他就能看見。於是起來受了洗,吃過飯就健壯了。掃羅和大馬士革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就在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 (使徒行傳9:17-20)

掃羅,又名保羅,被聖靈充滿,定睛看他,說:「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使徒行傳13:9-10)

I. 描述巴拿巴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使徒行傳11:24 )

從以上的13段經文,我們不難看到「聖靈充滿」其實多數是形容一個基督徒充滿喜樂、有信心、有膽量地講述神的旨意。無論是耶穌或任何門徒都可以被聖靈充滿。並且也應該隨時被聖靈充滿,正如以弗所書5:18的指令:「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因此,活出有信心、有喜樂,有節制等的門徒生命,正如與聖靈所結出的果子,相輔相成,這與虛無飄渺的情感宣洩和超自然現象的關係極小。而唯一的一段經文與講方言有關的,我們在以下「聖靈降在」段落將會有所補充。

2.「聖靈感動」

因中文譯本有所不同,有關「聖靈感動」一詞,只有出現大約4次。而當中的2次,原文卻沒有「感動」這一詞。而另外的2次,原文甚至未必應該被翻譯為「感動」。

以下兩段,原文並沒有「感動」一詞,只是中文翻譯時的加以說明:

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帖撒羅尼迦前書5:19)

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哥林多前書12:3)

另外,第三個「感動」可翻譯為「 帶動」 (沒有自主的被動),指的是聖經中的先知: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1 (彼得後書1:20-21)

第四個「感動」的原文是交接或團契 (fellowship)的意思: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哥林多後書13:14)

此段經文,中文新譯本將其翻譯為「聖靈的契通」,所以,未必是「感動」。因此,不難理解「聖靈感動」為一個彈性應用,或多元化定義的詞句,更不須將其炒作成為一種神學論點。

3.「聖靈降在」

聖經出現4次:2

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於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使徒行傳 8:15-17)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使徒行傳 10:44)

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使徒行傳 11:15)

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 (使徒行傳 19:6)

這裡可以歸納出2個要點:1) 兩處陳述了使徒行傳第10章所發生的事。2) 其餘兩處與「使徒(保羅)按手」有關。在此必須澄清的是,只有使徒按手才能夠讓聖靈與其恩賜降在其他門徒身上。這論點從使徒行傳 8:13-19可以看到:行邪術的西門跟了腓利在一起一段時間,並也看到後者「所行的神蹟和大異能」,但特別要注意的是,西門卻只是找了使徒給錢,因為也只有使徒如經文記載,可以「手按著誰,誰就可以受聖靈」。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今天有些靈恩教派要按手傳授講方言的異能恩賜,是一種錯用聖經的教導。

同時,使徒行傳 第2章和第10章是一次性的事件,關乎著教會的開始(第2章)和外邦人的加入(第10章)。3 而使徒過世之後,「聖靈降在」已經成為過去,也不再適用於今天的基督徒了。

4.「聖靈澆灌」

此處的原文字的英文意思是pour out,一共出現過3次。

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使徒行傳 2:16-18)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 (使徒行傳 10:45)

再一次地,從以上兩段經文,我們又可以看到使徒行傳第2章和第10章的歷史意義與重要性。更清楚地,新約指出舊約於約珥書的預言也已經在使徒行傳第2章和第10章實現了。此兩章的記載,屬於一次性,也再沒有於新約,甚至兩千年後的今天,重新出現過。

而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提到的「澆灌」就比較難詮釋:

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 (提多書3:5-6)

這裡用到的聖靈澆灌或許是提醒當時保羅的讀者已經經歷了使徒行傳的第2章和第10章的歷史事件,而必須謹記這一切不是因「自己所行的義」得來的。但也可能是保羅提醒眾人「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基督徒已經擁有「厚厚澆灌」的聖靈在身上。無論如何,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隨時求著「聖靈澆灌」,因為我們悔改受洗時已經擁有,同時也可以認為使徒行傳第2章和第10章當中,聖靈的「澆灌」已經完成其歷史任務了。

5.「聖靈擊倒」(Slain in the Spirit)

首先,聖經完全沒有提過此事。”Slain in the Spirit” (聖靈擊倒)是某些靈恩教派發明的說法,因其誤用了「使徒按手」(使徒行傳 19:12, 9:12, 28:8等)來合理化「聖靈擊倒」一說。正如之前提到,腓利也無法做到「使徒按手」的效果,所以西門拿錢給使徒買此權柄。因此,我們可以斷定,今天如果有人要幫另一人按手,其目的為要讓後者得到聖靈的某些恩賜,(靈恩派往往只提到說方言的恩賜),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曲解了經文,更嚴重的可能是異端的教導。其效果是讓人更注重於個人體驗主義,甚至搞個人崇拜,高舉某「先知」的特異功能,而不是期許個人活出聖靈充滿的有力生命榜樣。

6.「聖靈施洗」(Baptism of the Holy Spirit)

四個福音書都提到了「聖靈施洗」: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馬太福音 3:11)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馬可福音 1:8)

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加福音 3:16)

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約翰福音 1:32-34)

很明顯地,以上所有的經文都是施洗約翰對耶穌的描述。而有兩處更提到用「聖靈與火」來施洗。簡單來說,這「聖靈施洗」也已經於使徒行傳的第2章的五旬節發生了,同時也如彼得所說,應證了先知約珥的預言(使徒行傳 2:16)。請詳看以下經文: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使徒行傳 2:1-4)

所以,靈恩派中提倡要有聖靈洗禮和講方言的憑據已經斷章取義,強解了聖靈洗禮的歷史意義,甚至竄取了耶穌基督於兩千年前的五旬節所開創新約教會的歷史任務與角色。「聖靈施洗」是唯有耶穌基督於第一世紀所完成的使命,絕非今天任何人可以隨便依樣畫葫蘆所做的動作。

總結:

經過如此多經文的分析與釐清,無論是聖靈澆灌或降下,甚至聖靈的洗禮,它們所描述的事件都因第一世紀的過去而成為歷史。眾多的經文圍繞著使徒行傳第2章和第10章所發生的歷史描述,和使徒當時如何按手傳遞聖靈的恩賜。因此,我們也不應該穿鑿附會,或捕風捉影地加以實行於今天的門徒生活當中,更不用追求異端的聖靈擊倒或擊殺。同時,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明,聖靈充滿並不是超自然的情緒失控或語無倫次地說出所謂的方言,進而滿足自身情感體驗,而是活出有聖靈果子的門徒生命和大有能力的傳講神的道,使人歸順主。這才是聖靈充滿的真義。

覃思源博士

主後2022年十月

  1. 先知透過聖靈,皆會說出清楚的神的話或旨意。例如使徒行傳 11:27-28的先知亞迦布就指出將有大饑荒的到來。所以,絕不是一些聽不懂的所謂天使的語言。
  2. 請注意,另有三個類似「降下」的經文,但原文與「降在」(ἐπιπίπτω = to fall upon )有所不同:1) 路加福音3:22的「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彷彿鴿子」(καταβαίνω = to descend)。2) 使徒行傳 1:8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ἐπέρχομαι = to come upon)。3) 使徒行傳 2:3的「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καθίζω = to sit down)。無論如何,這些都與耶穌基督和使徒行傳第2章新約教會開創的獨特歷史任務性有關。
  3. 此論點,尤其是仔細看使徒行傳第2章,將更為明顯,因為彼得於使徒行傳 2:16斬釘截鐵的指出,當時的事件「正是先知約珥」所預言的實現。同時,聖靈如火焰的出現也應證了耶穌基督的任務:「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馬太福音 3:11,路加福音 3:16)。另外,耶穌於使徒行傳 1:6-8也清楚地講解了祂和十二使徒的任務。

Author: Dr. Steve Chin

1964年出生於台灣。14歲美國留學。結婚35年,育有三個女兒,四個孫。 建立教會與牧會36年於波士頓、雙子城、台北、上海、香港等教會。 學歷包括波士頓大學學士、美國福樂神學院碩士、南非大學神學博士。

Leave a ReplyCancel reply

Exit mobile version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