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異象」到底是甚麼? (Steve Chin)

中國基督教界常常會聽到牧者提到「異象」這兩個字。因為英文多數將希臘文的「異象」翻譯為 vision,所以許多牧者也把「異象」和英文 vision 的通俗意思 –「願景」扯在一起。這也就發生華人教會牧者常將對教會的「願景」,或想賦予教會的方向,用「異象」這兩個字來描述給會眾聽。但是,這種用法是否正確?筆者希望嘗試按照聖經的意思來瞭解「異象」到底指的是甚麼?這答案可以從英文的翻譯和聖經的用法來釐清。

首先,正如以上所提,英文對希臘文「異象」的翻譯常常是用 vision。其希臘原文為optasiahorama/horasis (字根為 horaó)。多數用法在新約當中是形容事主與天使 (路加福音1:22,使徒行傳10:3)、主 (使徒行傳 9:10,18:9)、聖靈 (使徒行傳 10:17, 19)、甚至「一個馬其頓人」(使徒行傳 16:9-10) 之間所產生的奇幻或超現實的互動。同時,舊約更充滿了諸多超越常情的描述,例如摩西與在「荊棘裡的火焰」中的天使對話 (出埃及記 3:2-5)。雖然這奇幻的互動,舊約並沒有用「異象」來稱之,但對雅各所看到通往天上的「梯子」(創世記 28:12),舊約卻用「夢」來稱呼。的確,舊約提到的「夢」和「異象」超過新約數倍之多,而且也未必強調兩者之間的區分。畢竟新約教會還是以新約的啟示為主要信念的基礎,所以,從新約提到的種種例子當中,筆者的結論是「異象」只限於個人與靈界所發生的神異奇幻互動,或是難以置信的奇異視覺體驗,並不是拿來理性地敘述對將來的目標或願景。以下的經文可以充分說明:

我在異象中看見那些馬和騎馬的,騎馬的胸前有甲如火,與紫瑪瑙並硫磺,馬的頭好像獅子頭,有火、有煙、有硫磺從馬的口中出來。

啟示錄 9:17

或許有些牧者認為,用「異象」的說法可能對會眾比較有說服力,而「目標或願景」畢竟比較商業化。筆者倒認為聖經的用詞應該認真使用。一旦濫用,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摩門教就是宣稱約瑟史密斯在「異象」中得到天使的指引而創立的 (Behrens, 2007, p. 181)。「異象」甚至也被用來推動諸多流血的革命和反革命 (Fields, 1991, p.6) 。可見,「異象」的用詞確實有其影響力,但也正因為如此,使用者應該格外小心。

另外,順便一提,新約有個希臘字 onar,一共出現六次,全部於最富有猶太教影響的馬太福音當中,也全部被翻譯為「夢」,也就是在睡眠中發生的,因此也有別於「異象」。而其中的五次敘述了約瑟和博士的夢 (馬太福音 1:20, 2:12, 2:13, 2:19, 2:22, 27:19) ,而第六次是彼拉多的夫人夢見耶穌 (馬太福音 27:19) 。這些夢的背後皆有來自神的詳細指示。無論如何,這些夢和一般人平常講的「夢想」也不應混為一談,因為後者也是比較接近目標或願景的理性描述。

總之,筆者建議,除非見到靈異或超自然現象,如有需要勾畫出對人或教會整體的方向或目標時,牧者應當運用「夢想」或「願景」等詞句方為妥當。

覃思源博士

主後2022年十月

Reference

Fields, K. E. (1991). I Had a Dream: Dreams and Visions upo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of Waking Life. Etnofoor4(2), 5–20.

Behrens, R. K. (2007). Dreams, Visions, and Visitations: The Genesis of Mormonism. The John Whitmer Histor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7, 170–183.

Author: Dr. Steve Chin

1964年出生於台灣。14歲美國留學。結婚35年,育有三個女兒,四個孫。 建立教會與牧會36年於波士頓、雙子城、台北、上海、香港等教會。 學歷包括波士頓大學學士、美國福樂神學院碩士、南非大學神學博士。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