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款客之道」? (Dan Liu)

亞伯拉罕的款客之道 (Zakynthos, 15th c., Byzantine museum), 畫家不詳 (Wikimedia Commons)

今時今日,香港普羅市民提及「餐旅服務業」時,腦海中浮現的多是高級餐飲或豪華度假酒店。高檔食肆和酒店被鋪天蓋地的社交媒體所點評,讓我們對餐旅服務的識見與期待,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不過,作為門徒,當我們了解《聖經》中所講的款待,想法就會不一樣。有關這方面的基本指引來自《希伯來書》13:2 :「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保羅向羅馬人提出更直接的指示:「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羅馬書》12:13)太太與我很多時候都會利用星期六的一整天,準備招待朋友們到我們家共進晚餐,享受食物與暢談。與朋友們共度的這些時刻,往往都別具意義和令人難忘,但《聖經》中的款待之道就是如此了嗎?神對「款待別人」的看法會否還有更深層的意義?本文中,我會概述經文去提出一個概念:討神喜悅的款待不單是我們做了什麼,或我們接待了誰,而是我們與別人互動時所抱著的一種心態,一份精神。

對陌生人的愛

以上兩段經文中,希臘原文的「款待」是φιλοξενία, ας, ἡ,,音譯為 philoxenia,將“…5384/philos(朋友)和3581/xenos(陌生人)兩詞合二為一,意指「對陌生人的愛」[1]Bible Hub, “Strong’s Concordance: 5381. Philoxenia,” 於2023年4月12至13日瀏覽 https://biblehub.com/greek/5381.htm。所以款待就是與陌生人成為朋友。這帶出另一問題:誰是那個陌生人?是另一位基督徒嗎?保羅在《羅馬書》中所談及的似乎是基督徒之間的關係,但我們毋需將它解讀為單單對信徒的款待。「陌生人」是剛結識的人?誠然這是《希伯來書》作者的意思。神期望我們接待陌生人,實踐款待,讓萍水相逢的人成為我們的朋友甚至家人。當我們查考(即使只概括地)有關「款待」的經文,我們會認識到神怎樣定義陌生人。

舊約聖經中有關款待的三個例子

《舊約》中有不少款待的例子,當中有好有壞。《創世紀》描劃出「好客傳統之本」[2]Christine D. Pohl, Making Room: Recovering Hospitality as a Christian Tradition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24. 。我們的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接待三位訪客,叫撒拉弄烤餅,還預備了一頭肥嫩的小牛(《創世紀》18:6-7)。《希伯來書》作者提到「接待客旅就像接待天使」時,應該是想起了這片段,因經文提到耶和華在幔利的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18:1),那時耶和華向亞伯拉罕應許說,撒拉在一年之內會生一個兒子(18:10-14)。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訪客是與亞伯拉罕剛相識的,他們這次聚餐是首次見面。

對比鮮明的一個例子,是大衛差派僕人向拿八求點賞賜,卻遭拿八斷然拒絕的事[3]Christine D. Pohl, Making Room, 26.。後來亞比該補償了她那「愚頑」丈夫的行為(《撒母耳記上》25:25),向大衛和他的手下獻上「餅、酒、羊、烘好了的穗子、葡萄和乾無花果」(25:18-19)。我們知道不久之後,「神擊打拿八,他就死了。」(25:38),缺乏款待展示出愚蠢與邪惡的行為,終需受到審判。

波阿斯田中的路得 – Julius Schnorr von CarolsfeldWikimedia Commons)

《路得記》記述了一位摩押女子的人生旅程,這年輕寡婦在波阿斯的田地裏找到可收割的麥穗及安身之所。波阿斯的初衷來自神的期望 —— 祂的子民要與有需要的陌生人分享資源,恩慈待人:

你摘葡萄園的葡萄,所剩下的,不可再摘; 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 。

  《申命記》 24:21-22

波阿斯歡迎異鄉人路得加入收割者的行列,是款待的極好例子,提醒我們神期望我們向陌生人和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4]在《出埃及記》、《利未記》、《申命記》和《箴言》均有提及神期望我們如何善待窮人、孤兒寡婦以及陌生人。此外,款待別人時,神也提醒以色列人要記住當初他們自身「在埃及為奴」時的苦況。波阿斯善待別人亦令他得益不淺,因為最後路得成為他的妻子,也是他兒子俄彼得的母親,而俄彼得就是大衛的祖父。(《路得記》4章)

新約聖經談及對陌生人的愛

讓我們在《新約》中,繼續探討款待[5]Christine Pohl 在 Making Room, 20 談及《路加福音》14章及《馬太福音》25章為《新約聖經》中,將傳統的款待之道與基督教對款待的觀念分別出來的經文。耶穌時常實踐款待,也曾接受款待。有次他在一位有名望的法利賽人首領家中吃飯(《路加福音》14:1)。在知道自己被監視的情況下,耶穌教導他們在安息日可以治病(14:2-6),更提及不要自居尊貴的位置,反而要「退到末位」(14:10)。路加記載了這個時刻:

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 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 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着報答。」                                                             

《路加福音》14:12-14

法利賽人款待別人,背後懷著不良動機。耶穌與之對峙,期望他以不求回報的態度對別人作無私的付出,更勸戒他不要利用招待別人去謀取任何私利。

分開綿羊與山羊 MET cdi24-144-4s1CC0 1.0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Johnston Fund, 1924

《馬太福音》25:31-46有關綿羊和山羊的經文,將無私款待的期望提升至更高層次。在經文中,「王」見到他的臣民以愛心對待客旅和缺乏者: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

《馬太福音》25:34-36

首先,我們留意到王將自己與有需要的人聯繫起來:「我餓了… 我渴了… 我作客旅 …」如此類推。那些義人對此有疑問,王就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25:40)。無論我們認為「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指的是任何有需要的人、傳道者、使徒和在承受苦難的基督徒[6]Christine D. Pohl, Making Room, 22.,顯然他們都是需要得到關顧的[7]Christine D. Pohl, Making Room, 22.。在這裡需要留意的是,耶穌對各式各樣的人都抱著關顧款待之心  —— 不論是麻瘋患者、窮人、病人、法利賽人、撒瑪利亞人及富人。

其次,經文中提及款待的做法,都是簡單直接地滿足別人的需要:供應食物、水、住處、衣服、給予照顧與探訪,範圍廣泛而實際,亦見樸實而低調。

再者,王將自己與有需要的人相提並論。這讓人回想《舊約》忠告以色列人要愛有需要的人和異鄉人,因為他們曾經在埃及為奴,能設身處地明白處於社會邊緣的人。理解這些經文的含意,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耶穌對款待的看法。就像耶和華曾出現在幔利的橡樹旁,耶穌來到世上,也渴望像陌生人一樣,會被接待和被愛[8]Christine Pohl, Making Room, 17.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

《約翰福音》1:10-13

如果我們相信款待陌生人等同於事奉君王或接待耶穌,款待的意義便能昇華。把款待實踐出來 —— 無論款待的對象是耶穌,或與祂一起去款待 —— 我們所得的益處,會超乎想像[9]更多的討論可參閱Skye Jethani的著作 With: Reimagining the Way You Relate to God (Nashville, Tennessee: Thomas Nelson, 2011). 

以馬忤斯的晚餐 – Titian and Studio of Titian, c.1545, CC BY-SA 4.0

總結

消費型社會誘使大家去享受服務行業提供的矯飾與奢華;聖經卻提醒我們要去愛陌生人,這不單是日程中的時間安排,而是生活日常中我們如影隨形的思維。我們應該邀請陌生人 —— 基督徒、剛相識的朋友、窮人、有需要的人 —— 進入我們的家庭及生命中。耶穌把我們實踐款待的功課身體力行出來,認同那些處於邊緣或需要幫助的人。神的款待是無私、不矯飾的,甚至是脆弱的,歷史上已被人三番四次拒諸門外,今天仍會繼續吃閉門羹。但祂已為我們每一個獻上終極的「款待禮遇」,為每個人預備地方,讓我們將來可與神一起。他呼召我們,把祂的這份「款客之道」推己及人。


一些反思問題及實際建議,給大家參考:

1. 我們曾是神的陌生人,神曾怎樣接待你?祂透過誰向你展示出接納與愛?

2. 誰是你身邊的「陌生人」?他/她有什麼需要?是物質上的需要,還是需要被尊重或接納?

3. 我們經常會安排時間去招待人。但當狀況出現以致時間表被打亂時,我們仍否願意花時間及心思去款待?

4. 以《路加福音》14:12-14作對應,反思一下目前自己怎樣款待人。你款待別人時,自己有多無私?你的款待是否像耶穌所形容那樣?你可以改變什麼?

5. 查看《約翰福音》,留意耶穌如何對待陌生人。在《約翰福音》2章,耶穌在迦拿的筵席上怎樣款待別人?《約翰福音》21章,耶穌如何為門徒準備早餐?耶穌的款客之道是什麼?款待陌生人方面,你可以怎樣成長?

註腳

註腳
1 Bible Hub, “Strong’s Concordance: 5381. Philoxenia,” 於2023年4月12至13日瀏覽 https://biblehub.com/greek/5381.htm
2 Christine D. Pohl, Making Room: Recovering Hospitality as a Christian Tradition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24. 
3 Christine D. Pohl, Making Room, 26.
4 在《出埃及記》、《利未記》、《申命記》和《箴言》均有提及神期望我們如何善待窮人、孤兒寡婦以及陌生人
5 Christine Pohl 在 Making Room, 20 談及《路加福音》14章及《馬太福音》25章為《新約聖經》中,將傳統的款待之道與基督教對款待的觀念分別出來的經文
6, 7 Christine D. Pohl, Making Room, 22.
8 Christine Pohl, Making Room, 17. 
9 更多的討論可參閱Skye Jethani的著作 With: Reimagining the Way You Relate to God (Nashville, Tennessee: Thomas Nelson, 2011). 

Author: Dan Liu

Dan has degrees from Yale (American Studies), Harvard (public policy), and Rochester University (religious education). He serves as an elder in the Hong Kong Church of Christ. Married for 32 years, he has two sons, one daughter-in-law, and one grandchild. Email: danliu1961@gmail.com. Dan 擁有耶魯(美國研究)、哈佛 (公共政策)、Rochester University (宗教教育) 等院校學位。現時是香港基督教會長老。結婚32年,育有兩子及一兒媳、一孫兒。電郵:danliu1961@gmail.com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The Bible Teaching Team 聖經教學團隊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