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香港出席海外會議,地點通常都是身處航空樞紐的美國城市。去年春天的會議卻有別於過往,因為是在土耳其的伊茲密爾 (Izmir) 召開。在古代,伊茲密爾被稱為士每拿 (Smyrna),也就是《啟示錄》2:8-11 中提及的教會所在。會議過後,我有機會去參觀一些城市遺址[1]感謝香港基督教會的支持,讓我和太太能跟許多其他與會成員一起,參與這趟亞細亞眾教會的城市遺跡學習旅程,就是《啟示錄》2-3章中所提到的,古代亞細亞 (Asia) 的七教會。本文將聚焦《啟示錄》所記載的第七間教會 —— 老底嘉 (Laodicea) 教會,希望透過這趟遺跡之旅,加上重新研讀《啟示錄》3:14-22中具有挑戰性的訊息,讓我們今日在香港實踐基督教信仰時,能在知識及信念上有所更新。

亞細亞第七所教會 —— 老底嘉教會的背景
《啟示錄》作者說道:
「我 — 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
《啟示錄》1:9-11
每個教會都收到個別的訊息,都在個別的環境下被呼召去面對個別的挑戰。以弗所「離棄了」起初的愛心(2:4)。別迦摩向偶像、不道德和尼哥拉一黨的教導妥協了(2:14-15)。士每拿則要為即將到來的苦難做好準備。耶穌強烈批評最後一所教會 —— 老底嘉教會。
塞琉古帝國的統治者安條克二世,大約於公元前 260 年建立了老底嘉,這是位於呂卡士河 (Lycus River) 沿岸,並以他妻子的名字命名的五個城市之一[2]Mark Wilson, Biblical Turkey : A Guide to the Jewish and Christian Sites of Asia Minor, Updated and Revised 《聖經中的土耳其:小亞細亞猶太教和基督教遺址指南,更新和修訂》(Istanbul, Turkey: Zero Produksiyon Ltd, 2020), 242.。老底嘉以北九公里的希拉波利斯 (Hierapolis) 是熱騰的溫泉之地[3]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8.,遍佈礦化水形成的的白色懸崖。位於上方的薩爾巴科斯山 (Mount Salbakos) 和卡德摩斯山 (Mount Cadmus) 則為城市提供冰雪的水源,用來冷卻例如葡萄酒等的飲料[4]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9.。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水源,就是耶穌講述「不冷不熱」這個耳熟能詳的比喻的背景來源,稍後會詳細介紹。老底嘉位於敘利亞和以弗所之間,「橫貫亞細亞三條通商道路的交匯處,有利於其成為富裕商貿和行政中心的發展」[5]George R. Beasley-Murray, “Revelation,” in New Bible Commentary, 21st Century Edition, edited by G.J. Wenham, J.A. Motyer, D.A. Carson, R.T. France (Leicester, England: Inter-Varsity Press, 1994), 1432.。這城市以銀行中心而聞名,被西塞羅 (Cicero) 推薦為兌換貨幣的好地方[6]Beasley-Murray, “Revelation,” 1432.。附近的牧羊產業,盛產優質的黑色羊毛以製作外衣。老底嘉設有醫學院,其中聲名顯赫的眼科醫生Demosthenes Philalethes「撰寫了一本關於眼睛、深具影響力的教科書」[7]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3.。商人販賣暢銷的眼藥膏,原料是在附近產出的鋅及明礬[8]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3.。
除了金融業、製造業和醫療中心等重要角色,老底嘉亦於其他方面閃耀其區內名城的光芒。那時,士每拿為了爭奪大眾認可,於公元前 195 年「率先為羅馬女神建造神廟以示崇拜」[9]Wilson, Biblical Turkey, 301.。老底嘉亦仿效而行,爭取以建造帝王崇拜的神廟來尊崇羅馬帝國:
公元25年,老底嘉申請建造亞細亞第二座的帝王崇拜神廟,但因城邦缺乏維持省級崇拜的資金而被取消資格。公元129年夏天,羅馬皇帝哈德良 (Emperor Hadrian) 親訪老底嘉一段時間[10]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2.。
其實直至公元89/90年,以弗所才為羅馬帝國建造了一座帝王崇拜的神廟[11]「公元1世紀,以弗所是羅馬帝國第四大城市,僅次於羅馬丶亞歴山大和奧龍特斯河畔的安提阿,人口估計為25萬。」 Wilson, Biblical Turkey, 199. 。其後,以弗所更於一世紀期間取代了別迦摩,成為該省的首都[12]Wilson, Biblical Turkey, 199-200.。老底嘉雖然沒有以弗所那麼大,但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它擁有「安納托利亞 (Anatolia) 最大的古代體育場[13]UNESCO, “Archaeological site of Laodikeia,” a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accessed on July 12-13 at https://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5823/.」,並在山坡上建造了不只一個而是兩個 (!!) 劇院,可容納共20,000人。西面的劇院無法滿足其需求後,北面的劇院於公元2世紀落成,「城鎮要員及顯赫家族的名字 … 都被刻在劇院的座位上。[14]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6.」


最後,在歷史上,老底嘉經歷過幾次大地震。城市遺址入口處的一塊牌匾有以下記載:
- 老底嘉歷史上的毀滅性地震:
- 公元前 27 年,奧古斯都統治時期發生的地震(r. 27 BC – AD14)
- 公元 47 年,克勞狄烏斯統治時期發生的地震(r. 41-54)
- 公元 60 年,尼祿統治時期(r. 54-68)的地震,將這座城市夷為平地[15]老底嘉城市遺址入口處發現的牌匾,拍攝於2023年3月21日
老底嘉在前兩次地震後得到羅馬的援助。有趣的是,「公元 60 年地震後,老底嘉是唯一拒絕羅馬財政援助的亞細亞城市。[16]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2.」儘管地震把老底嘉「夷為平地」,但她卻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財富及能力進行重建,堅決不依靠羅馬。
老底嘉的特色和歷史,與耶穌跟當地基督徒所說的話是息息相關的。現在讓我們翻到《啟示錄》3:14-22。
正文
第 14 節強調耶穌是「誠信真實見證的」,這與神在老底嘉所見到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接著便是人所熟知的斥責: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啟示錄》3:15-16
許多人試圖解釋「溫水 —— 不冷也不熱」的含義。一是冰冷的水源通過渡槽後變成溫水[17]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9.。另一種說法是,老底嘉的浴場有熱水區和冷水區,只可二擇其一,不是熱的就是冷的[18]我們的導遊建議用這種方式來思考《啟示錄》中的這段經文。然而,這兩種解釋並不是老底嘉獨有的情況,因為其他城市也會有溫水的流入,也有分開熱水和冷水的羅馬浴室。以上的說法,未能清楚闡明老底嘉這座城市位於溫泉和雪山之間的獨特地理位置[19]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9.。然而從根本上來說,不冷不熱的水已再無可用之處:它既不能用於冷卻飲料,也不能用於治療性的熱水泡澡[20]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9. Also see Peter Leithart, “Laodicean Water,” accessed July 2023 at https://theopolisinstitute.com/leithart_post/laodicean-water/, and his references to Craig R. Koester, Revelation: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The Anchor Yale Bible Commentaries)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不冷不熱意味著門徒的「熱度」(「火熱」,zestos)[21]Gordon Ferguson, Mine Eyes Have Seen the Glory (The Victory of the Lamb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Woburn, Massachusetts: Discipleship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1996), 56.已被冷漠的世俗文化所冷卻。
另一個對「不冷不熱」的歷史解釋是:在《啟示錄》的寫作時期,羅馬皇帝圖密善(Domitian)堅持自己要被當作神明來崇拜,雖然他仍活在世上。富有的老底嘉基督徒都被要求要崇拜皇帝,否則會危及他們的商業脈路甚至失去經營權:
「富有的基督徒面臨著維持自身財富的巨大壓力。由於老底嘉依賴貿易營商致富,基督徒商人就變得進退兩難。他們會與帝王敬拜者合作以維持貿易夥伴的地位,還是會放棄效忠圖密善以重申他們對基督的信仰?」[22]Mark R. Fairchild, “Laodicea’s ‘Lukewarm’ Legacy: Conflicts of Prosperity in an Ancient Christian City,” published in the March/April 2017 issue of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quoted in “The Church of Laodicea in the Bible and Archaeology,” accessed July 2023 at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sites-places/biblical-archaeology-sites/church-of-laodicea-in-the-bible-and-archaeology/ .
老底嘉的基督徒正在妥協。他們的熱情與勇氣正在流失。他們面臨對神和祂的使命失去用處的危機,快變成一潭溫水。耶穌快要把他們「吐」出去了。
在第17節中,老底嘉門徒被批評為「在屬靈上自以為是」[23]Ferguson, Mine Eyes, 56.。他們為自己的出身之地和身份感到自豪,並依靠自己的資源和成就作為商業和行政中心的籌碼。耶穌呼召他們要放棄兌換貨幣,反之,要從基督那裡購買黃金以獲得真正的財富;要將發亮的黑色羊毛外衣換成祂的白袍;並要買耶穌的眼藥膏,才可真正看見(3:18)。基督徒與他們的老底嘉同胞未免太相似,都在吹噓自己的財富,更不需任何人甚至是羅馬的幫助。耶穌斥責他們,稱他們是「困苦的、可憐的、貧窮的、瞎眼的、赤身的」(3:17)。
然而,這經文的結尾讓我找到真正的安慰。儘管耶穌的話很刺耳,所傳達的訊息卻以令人鼓舞的語氣結束。祂毫無保留,用他們熟悉的影像及語言對他們說話。正如弗格森所說,「真愛讓人在乎,在乎叫人介入」(true love cares enough to intervene)[24] Ferguson, Mine Eyes, 56.。耶穌承諾,如果他們選擇悔改,就會與他們一起吃飯。耶穌嚴厲地斥責老底嘉人,但同時給予那些願意悔改的人極大而獨特的榮耀:「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3:21)
總結
斥責老底嘉基督徒不冷不熱的說話、影像和取材,都是以該城市的地理、文化、歷史及他們追求富裕的背景為依據的。沒有人想被斥責為「溫水 —— 不冷不熱」。如今,我有時會覺得自己在某一方面對神完全投入(例如研讀《聖經》),另一方面卻不是這樣(例如與他人分享福音)。雖然要始終如一地活出這一切是困難的,但耶穌的訊息仍是擲地有聲的 —— 祂的聲音彷彿從老底嘉安靜的頹垣敗瓦中盪來。也許幾個世代後的老底嘉信徒聽從了當初這責備的信息:據記載,「大約公元166年,一位名叫薩加里斯 (Sagaris) 的主教在老底嘉殉道。[25]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3.」 神在一世紀傳達了一個訊息給他們。今天,祂又會說什麼話及運用什麼比喻,去指出我們的「不冷不熱」?正如約翰所寫:「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3:22)。
反思問題與應用建議:
1. 無論是現在還是你初信之時,「不冷不熱」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例如,它會出現在你個人的研經、彼此相愛、傳福音或對罪的態度中嗎?請與朋友或在小組中討論。
2. 你認識的人中,有人始終如一地投入(“熱或冷”)基督徒生活的某一方面,讓你尊敬不已?了解那個門徒是如何做到的,並效仿他/她的信心。
3. 香港有哪方面 —— 財富、文化、地理 —— 值得我們誇耀?依賴這些東西會如何引誘我們偏離神呢?
4. 就如神因著愛而對老底嘉人有話直說,在你能影響的範圍內,是否也有人需要你的介入?模仿神給該城市的訊息,你如何能更好地表達想與他/她說的話?
5. 在小組中一起研讀給亞細亞七教會的訊息(《啟示錄》2-3)。你和你的事奉組別,今天最需要關注哪一個訊息?為什麼?哪一個應許(2:7;2:10-11;2:17;2:26-28;3:5;3:12)最吸引你?為什麼?
註腳
↑1 | 感謝香港基督教會的支持,讓我和太太能跟許多其他與會成員一起,參與這趟亞細亞眾教會的城市遺跡學習旅程 |
---|---|
↑2 | Mark Wilson, Biblical Turkey : A Guide to the Jewish and Christian Sites of Asia Minor, Updated and Revised 《聖經中的土耳其:小亞細亞猶太教和基督教遺址指南,更新和修訂》(Istanbul, Turkey: Zero Produksiyon Ltd, 2020), 242. |
↑3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8. |
↑4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9. |
↑5 | George R. Beasley-Murray, “Revelation,” in New Bible Commentary, 21st Century Edition, edited by G.J. Wenham, J.A. Motyer, D.A. Carson, R.T. France (Leicester, England: Inter-Varsity Press, 1994), 1432. |
↑6 | Beasley-Murray, “Revelation,” 1432. |
↑7, ↑8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3. |
↑9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301. |
↑10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2. |
↑11 | 「公元1世紀,以弗所是羅馬帝國第四大城市,僅次於羅馬丶亞歴山大和奧龍特斯河畔的安提阿,人口估計為25萬。」 Wilson, Biblical Turkey, 199. |
↑12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199-200. |
↑13 | UNESCO, “Archaeological site of Laodikeia,” a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accessed on July 12-13 at https://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5823/. |
↑14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6. |
↑15 | 老底嘉城市遺址入口處發現的牌匾,拍攝於2023年3月21日 |
↑16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2. |
↑17, ↑19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9. |
↑18 | 我們的導遊建議用這種方式來思考《啟示錄》中的這段經文 |
↑20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9. Also see Peter Leithart, “Laodicean Water,” accessed July 2023 at https://theopolisinstitute.com/leithart_post/laodicean-water/, and his references to Craig R. Koester, Revelation: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The Anchor Yale Bible Commentaries)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
↑21 | Gordon Ferguson, Mine Eyes Have Seen the Glory (The Victory of the Lamb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Woburn, Massachusetts: Discipleship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1996), 56. |
↑22 | Mark R. Fairchild, “Laodicea’s ‘Lukewarm’ Legacy: Conflicts of Prosperity in an Ancient Christian City,” published in the March/April 2017 issue of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quoted in “The Church of Laodicea in the Bible and Archaeology,” accessed July 2023 at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sites-places/biblical-archaeology-sites/church-of-laodicea-in-the-bible-and-archaeology/ . |
↑23 | Ferguson, Mine Eyes, 56. |
↑24 | Ferguson, Mine Eyes, 56. |
↑25 | Wilson, Biblical Turkey, 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