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同時在筆者的個人blog發佈:https://henryau.org/2023/07/19/christian_and_evolution/
問:「進化論」與「創造論」是否不能並存?基督徒可以接受進化論(演化論)嗎?
答:有好些人(無論是信徒或無神論者)認為「進化論」與「創造論」不能並存,一是神按著創世記經文的字面理解般創造了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或是所有生物按達爾文提倡的「進化論」[1]較為正確的翻譯該是「演化」,因為能在某環境存活下來的生物不一定是為「進化」了。但華人圈子(特別是香港)早年都流行用「進化論」來翻譯,所以筆者沿用這譯法。(或演化論)[2]今時今日的進化論科學比起百多年前達爾文提倡的嚴謹複雜得多,但其基礎推論仍是正確,所以今天均仍會將這理論歸功於他。經歷億萬年演化以來,兩者只能二擇其一。所以一是相信現代科學的發現而將聖經視為過時錯誤的文獻;或是堅持聖經在科學上的敍述也完全符合現代的標準,將進化論等與經文衝突的視為「偽科學」,甚至是無神論者攻擊基督教的陰謀。「年輕地球創造論」、「年老地球創造論」、「智慧設計論」[3]嚴格來說,「智慧設計論」只指出科學上很多不能/未能解釋的地方。它的提倡者未必明說那些地方就是神以神蹟介入(因為這就不能視為科學理論),但如果用作護教,顯然就是指出神就是那位介入者。等都是一些模型嘗試解釋現代科學的發現如何與聖經特別是創世紀起首章節的吻合,這些也是筆者曾經接受過的解釋。
但在2011年,筆者看了Francis Collins [4]現任代理總統科學顧問,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在美國總統克林頓時期領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上帝的語言》,發現原來還有一些頂尖的科學家一方面接受生物演化,另一方面同時也是堅定的信徒,讓自己也對演化的科學證據再加以研究[5]對演化論科學有興趣的讀者,筆者建議這本《纏結的演化樹》。這本超過五百頁,有八十四章有關演化論的發展(寫得很好,好像科學小說般),有以下深刻的地方:
– DNA & RNA等基因定序讓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生物的演化史
– 生物的演化比達爾文的「演化論」能解釋的部分複雜得多,特別是細菌和古菌等的演化
– 除了以往達爾文透過繁殖的垂直演化,生物還可透過「水平基因轉移」來演化,這也解釋了為何細菌和病毒的抗藥性傳播得這麼快
– 病毒和細菌也可以是造成生物DNA變異的原因,解釋了為何一些較短的時間內卻能發生更多的變異
-「內共生理論」解釋了細胞中的粒腺體與葉綠體的起源,原來是來自一些外內的細菌與宿主細胞的共生。人類的DNA中也有很多細菌DNA的蹤跡
– 要探究生命的起源與環境還需要更多、更多的研究,要說已經洞悉神的作為是言之過早
神叫人察看大自然,科學家在研究自然的時候看到其中一些生命的奧祕,但箇中曲折奇情,真是奇妙可畏。。同年,筆者接觸了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科學與宗教」教授Denis O. Lamoureux 的著作《神創進化論:基督徒與進化論》[6]Evolutionary Creation: A Christian Approach to Evolution – Denis O Lamoureux。中文為筆者意譯。,開始認識更多有關科學與基督教的觀點,原來接受進化論的,不一定是無神論者。
年輕地球創造論 (Young Earth Creation) | 年老地球創造論/一日千年論 (Old Earth Creation/Day-Age Theory ) | 神導進化論(Theistic Evolution)/ 神創進化論 (Evolutionary Creation) | 自然神論進化論(Deistic Evolution) | 無神論進化論(Dysteleological Evolution) | |
相信存在的意義嗎? | Yes | Yes | Yes | Yes | No 設計與目的只是假象 |
相信世界源自智慧設計? | Yes 指向終極設計者 | Yes 指向終極設計者 | Yes 指向終極設計者 | Yes 指向終極設計者 | No 設計只是假象 |
宇宙的年齡? |
年輕 約6000年 |
古老 約137億年 |
古老 約137億年 |
古老 約137億年 |
古老 約137億年 |
相信生命演化? | 接受微觀演化(micro-evolution) 否定宏觀演化(macro-evolution) | 接受微觀演化(micro-evolution) 否定宏觀演化(macro-evolution) | 接受宏觀演化(macro-evolution) | 接受宏觀演化(macro-evolution) | 接受宏觀演化(macro-evolution) |
神參與了宇宙和生命起源? | Yes 神直接在六天內直接介入 | Yes 1. 神在億萬年間直接創造基本物種 2. 神間接透過自然定律創造非生物的一切 | Yes 神間接透過自然定律創造一切 | Yes 神間接透過自然定律創造一切 神不會參與世上一切 | No 不需要神 所有東西都是出於純粹偶然的自然過程而生 神是假象 |
神參與了人的生命? | Yes 有位格的神(Personal) 有時微妙/有時戲劇性的參與 | Yes 有位格的神(Personal) 有時微妙/有時戲劇性的參與 | Yes 有位格的神(Personal) 有時微妙/有時戲劇性的參與 | No 沒有位格的神(Inpersonal) 神不會參與世上一切 | No 沒有神 神是假象 |
聖經的本質 | 神的話 聖靈所啟示 | 神的話 聖靈所啟示 | 神的話 聖靈所啟示 | 人對神的信仰 不信神的啟示 神不會參與世上一切 | 人的迷信 沒有啟示 神是假象 |
對聖經的科學觀的理解 | 現代 | 現代 | 古代 | N/A | N/A |
對《創世記》1-11章的理解 | 嚴格按照字面意思 創造每天=24小時 挪亞洪水是普世性 | 一般按照字面意思 創造每天=一段長時間 挪亞洪水是地區性 | 1. 屬靈真理 2. 古代科學 3. 古代文學/詩詞 | 無關係 只是起源神話 | 無關係 只是起源神話 |
人類起源 | 亞當與夏娃 認為人類是按神形象被造並人類犯罪 | 亞當與夏娃 認為人類是按神形象被造並犯罪 | 人類是演化而來 認為人類是按神形象被造並犯罪 | 人類是演化而來 不認為人類是按神形象被造並犯罪 | 人類是演化而來 不認為人類是按神形象被造並犯罪 |
神學/哲學 | 傳統派基督教 接受基督道成肉身與肉身的復活 | 傳統派基督教 接受基督道成肉身與肉身的復活 | 傳統派基督教 接受基督道成肉身與肉身的復活 | 自由派基督教/自然神論 否定基督道成肉身與肉身的復活 | 無神論 否定基督道成肉身與肉身的復活 |
倫理原則 | 聖經 | 聖經 | 聖經 | 世俗人文主義 | 世俗人文主義 |
代表人物/機構 |
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ch: Henry Morris Answers in Genesis: Ken Ham |
Reasons to Believe: Hugh Ross 智慧設計論(Intelligent Design) | Biologos: Francis Collins | Charles Darwin達爾文 | Richard Dawkins道金斯 |
Denis教授的著作吸引筆者的地方,是他同時是一位神學博士(PhD in Evangelical Theology),又是演化生物學的博士(PhD in Evolutionary Biology)[7]Denis O. Lamoureux的學術履歷:
– 1997 Doctor of Philosophy. U of Alberta, Edmonton, AB. Thesis: Dental Development & Evolution
– 1991 Doctor of Philosophy. U of St. Michael’s College, Toronto, ON. Thesis: 19th Century Evangelicals & Evolution
– 1987 Master of Christian Studies. Regent College, Vancouver, BC. Old Testament–Genesis 1-11. Thesis: Gen 6:1-4
– 1987 Master of Divinity. Regent College and Carey Hall, Vancouver, BC
– 1978 Doctor of Dental Surgery. U of Alberta, Edmonton, AB
– 1976 Bachelor of Science. U of Alberta, Edmonton, AB. General Biolog。所以他對神學與及進化論同樣有深入的認識,由他來說「進化論」與「創造論」可以並存是很有說服力的。核心問題其實並不是出於聖經,而是對聖經的解讀。神沒有打算對數千年前的以色列人介紹現代科學,而是用那時的世界觀來教導一些屬靈的真理。有關這方面,可以參閱筆者在文末的其他文章。
筆者最近看了Denis O. Lamoureux分享自己的信仰經歷的一本書[8]Struggling with God & Origins: A Personal Story:他生於加拿大,在一個草根的天主教家庭長大。中學時期進入天主教學校也接觸過進化論,但老師除了說宗教與科學沒有衝突外便再沒有再作更深的討論。大學時期他進入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且被當其時的世俗風氣影響,短短四個月便將其自小的信仰推翻,接受人不過是因著偶然進化而生的生物,道德亦不過是相對的,開始其糜爛、無神的縱情酒色的生活。
本是以滿分完成第一年課程的Denis,因著沉迷玩樂而不能進入他第一心儀的醫科,而進了次選的牙科。為了支付學費的他承諾畢業後成為軍隊的牙醫並服兵役四年。在一次於塞埔路斯維和部隊服役其間,他見證著罪的可怕而再次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後決定重新認識聖經並決定做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最初他也是「年輕地球創造論」的擁護者,但在他進入神學院得到兩個神學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後,他卻轉而接受「年老地球創造論」。之後甚至為了打倒進化論的「謊言」,他決定再讀一個進化生物學的博士,只是為了找出進化論的錯謬。但最後因著對聖經本質的日益理解,也見證了更多進化論的證據[9]以下是網上流傳最常聽到反對進化論的理據:
問:「不是從化石中找不到物種過渡至那一物種的證據嗎?有化石中的缺環(Missing Link)?」
答:很多年前流行所謂的”Missing link”(化石記錄中「失落的環節」),指的是缺乏從一物種過渡至另一物種的化石證據,但現在已有大量這些證據:
「展現生物演化轉變的最佳化石群之一,是一種已滅絕的動物類別,稱為“哺乳類爬蟲動物”。科學家們創造這個術語的事實,證明了這些動物是“中間生物”。事實上,它們出現在地質記錄中,介於古代爬蟲類動物和第一批哺乳動物之間,這符合演化理論的預測。這個系列是最完整的過渡化石之一,包含1000多個物種和10,000多個標本。」(譯自:Struggling with God & Origins)
問:「進化論/演化論只是未被證實的「理論」(Theory)」?
答:當科學家使用「理論」(Theory)一詞時,與一般人使用這字的情況截然不同。 例如,我有一個「理論」,NBA的勇士隊將贏得季後賽的總冠軍。 這是一種預感,可能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猜測。
「科學理論」始於觀察。經過多年的研究,在多名科學家收集了堆積如山的證據並將其發表供其他科學家批評後,這一假設繼續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支援,才能達到「科學理論」的地位。
科學理論是其領域的基礎,基本原理不會改變。引力理論(Gravitational theory)、細胞理論(Cell theory)、細菌理論(Germ Theory)、原子理論(Atomic theory)—都一次又一次地被測試,都成立,原則上都是穩定的。
問:「進化論不受完全認同,更加被一些科學家推翻」?
答:根據這項調查,在2015年的美國科學家協會,有98%贊同進化論。「被一些科學家推翻」是人云亦云的傳言(除了網上一些內容農場的貼文),沒有任何正式得到過同行評審(peer review)的科學文獻曾經推翻過進化論。如筆者文章所指,有關演化的機制在不斷研究下比起達爾文時期所知的深入得多(所以也是某程上的推翻了他的某些理解),但生物是經過演化而來並沒有被「推翻」。
問:「我們不是科學家,為什麼要接受『進化論』」?
答:無錯,我們未必都是科學家,但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科學家,如果沒有真的去探究是不是真實而直接說是錯的那是否合理?
筆者不是要推崇「進化論」,而是希望信徒不要停在舊有思維,認為聖經像科學書般合乎現代的科學發現,這只會造成新一代對接受聖經的障礙,也誤讀了聖經。可能你沒有興趣研究科學,但很多信徒每天都接觸進化論是正確的論述及證據,一旦他們「以為」只能二擇其一:如果進化論是正確,那聖經就是錯誤,那他們就被迫做出抉擇,一是否定科學,一是否定神。筆者就是不想一些過時、錯誤反對進化論的論述影響那些熟知科學的新一代,迫他們造出否定神的抉擇。而且,筆者說信徒是可以選擇接受其他的看法,只是提出一個人「可以」接受「進化論」,但仍然是一個基督徒。,甚至發現原來進化論發表的年代有很多信徒都不視其為威脅,反視其為神創造的方法。他體認到神的啟示有兩個主要來源,即「神的話」(God’s Word)和「神的世界」(God’s World)。聖經和物質世界是相輔相成的。科學揭示了創造者如何創造這個華麗的、反映有設計者的世界,而聖經則明確地宣告了誰創造了它。

「創造論」是信仰,「進化論」是科學理論,兩者解答不同的問題。進化論只能解釋生物怎樣演化,但不能解釋為何世界存在,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創造論」則相信人並不是隨機出現的巧合,世界、生物和人是慈愛的神的創造,生命是有意義,神在乎我們活得如何。即使有些無神論者認為這一切背後是沒有神,人不需要跟從任何道德法則,這些也是「信仰」(或稱世界觀),並不是科學可以証明的。所以即使有接受進化論而否認這世界有創造主的無神論者,並不代表接受進化論的必然需要同時否定神的存在。
所以,如以上表列,無論是「年輕地球創造論」、「年老地球創造論」、「神導進化論」(或 「神創進化論」)都是信徒可以接受的選擇。基督徒是可以接受進化論的。我們可以同時接受神以進化來創造生命,也接受基督是道成肉身、祂行了許多神蹟以至從死裡復活。信仰和科學並不是敵人,因為這世界的自然法則也是來自神這一位創造者的。
相關文章
進深研究
- Denis O. Lamoureux教授在網上的公開課程
參考資料
- Struggling with God & Origins: A Personal Story by Denis O. Lamoureux
- Beyond the Evolution vs. Creation Debate by Denis O. Lamoureux (這本是寫給高中生,較簡單易明)
- The Bible & Ancient Science: Principles of Interpretation by Denis O. Lamoureux (如果只看一本,我會建議看這一本,這是Dr Denis近年更加成熟之作)
- Evolution: Scripture and Nature Say Yes by Denis Lamoureux
- I Love Jesus s & I Accept Evolution– Denis O. Lamoureux
- Evolutionary Creation: A Christian Approach to Evolution – Denis O Lamoureux
- The Language of God: A Scientist Presents Evidence for Belief by Francis S. Collins (中譯:《上帝的語言》)
- 纏結的演化樹:分子生物學如何翻新了演化論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註腳
↑1 | 較為正確的翻譯該是「演化」,因為能在某環境存活下來的生物不一定是為「進化」了。但華人圈子(特別是香港)早年都流行用「進化論」來翻譯,所以筆者沿用這譯法。 |
---|---|
↑2 | 今時今日的進化論科學比起百多年前達爾文提倡的嚴謹複雜得多,但其基礎推論仍是正確,所以今天均仍會將這理論歸功於他。 |
↑3 | 嚴格來說,「智慧設計論」只指出科學上很多不能/未能解釋的地方。它的提倡者未必明說那些地方就是神以神蹟介入(因為這就不能視為科學理論),但如果用作護教,顯然就是指出神就是那位介入者。 |
↑4 | 現任代理總統科學顧問,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在美國總統克林頓時期領導人類基因組計劃 |
↑5 | 對演化論科學有興趣的讀者,筆者建議這本《纏結的演化樹》。這本超過五百頁,有八十四章有關演化論的發展(寫得很好,好像科學小說般),有以下深刻的地方: – DNA & RNA等基因定序讓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生物的演化史 – 生物的演化比達爾文的「演化論」能解釋的部分複雜得多,特別是細菌和古菌等的演化 – 除了以往達爾文透過繁殖的垂直演化,生物還可透過「水平基因轉移」來演化,這也解釋了為何細菌和病毒的抗藥性傳播得這麼快 – 病毒和細菌也可以是造成生物DNA變異的原因,解釋了為何一些較短的時間內卻能發生更多的變異 -「內共生理論」解釋了細胞中的粒腺體與葉綠體的起源,原來是來自一些外內的細菌與宿主細胞的共生。人類的DNA中也有很多細菌DNA的蹤跡 – 要探究生命的起源與環境還需要更多、更多的研究,要說已經洞悉神的作為是言之過早 神叫人察看大自然,科學家在研究自然的時候看到其中一些生命的奧祕,但箇中曲折奇情,真是奇妙可畏。 |
↑6 | Evolutionary Creation: A Christian Approach to Evolution – Denis O Lamoureux。中文為筆者意譯。 |
↑7 | Denis O. Lamoureux的學術履歷: – 1997 Doctor of Philosophy. U of Alberta, Edmonton, AB. Thesis: Dental Development & Evolution – 1991 Doctor of Philosophy. U of St. Michael’s College, Toronto, ON. Thesis: 19th Century Evangelicals & Evolution – 1987 Master of Christian Studies. Regent College, Vancouver, BC. Old Testament–Genesis 1-11. Thesis: Gen 6:1-4 – 1987 Master of Divinity. Regent College and Carey Hall, Vancouver, BC – 1978 Doctor of Dental Surgery. U of Alberta, Edmonton, AB – 1976 Bachelor of Science. U of Alberta, Edmonton, AB. General Biolog |
↑8 | Struggling with God & Origins: A Personal Story |
↑9 | 以下是網上流傳最常聽到反對進化論的理據: 問:「不是從化石中找不到物種過渡至那一物種的證據嗎?有化石中的缺環(Missing Link)?」 答:很多年前流行所謂的”Missing link”(化石記錄中「失落的環節」),指的是缺乏從一物種過渡至另一物種的化石證據,但現在已有大量這些證據: 「展現生物演化轉變的最佳化石群之一,是一種已滅絕的動物類別,稱為“哺乳類爬蟲動物”。科學家們創造這個術語的事實,證明了這些動物是“中間生物”。事實上,它們出現在地質記錄中,介於古代爬蟲類動物和第一批哺乳動物之間,這符合演化理論的預測。這個系列是最完整的過渡化石之一,包含1000多個物種和10,000多個標本。」(譯自:Struggling with God & Origins) 問:「進化論/演化論只是未被證實的「理論」(Theory)」? 答:當科學家使用「理論」(Theory)一詞時,與一般人使用這字的情況截然不同。 例如,我有一個「理論」,NBA的勇士隊將贏得季後賽的總冠軍。 這是一種預感,可能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猜測。 「科學理論」始於觀察。經過多年的研究,在多名科學家收集了堆積如山的證據並將其發表供其他科學家批評後,這一假設繼續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支援,才能達到「科學理論」的地位。 科學理論是其領域的基礎,基本原理不會改變。引力理論(Gravitational theory)、細胞理論(Cell theory)、細菌理論(Germ Theory)、原子理論(Atomic theory)—都一次又一次地被測試,都成立,原則上都是穩定的。 答:根據這項調查,在2015年的美國科學家協會,有98%贊同進化論。「被一些科學家推翻」是人云亦云的傳言(除了網上一些內容農場的貼文),沒有任何正式得到過同行評審(peer review)的科學文獻曾經推翻過進化論。如筆者文章所指,有關演化的機制在不斷研究下比起達爾文時期所知的深入得多(所以也是某程上的推翻了他的某些理解),但生物是經過演化而來並沒有被「推翻」。
答:無錯,我們未必都是科學家,但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科學家,如果沒有真的去探究是不是真實而直接說是錯的那是否合理? 筆者不是要推崇「進化論」,而是希望信徒不要停在舊有思維,認為聖經像科學書般合乎現代的科學發現,這只會造成新一代對接受聖經的障礙,也誤讀了聖經。可能你沒有興趣研究科學,但很多信徒每天都接觸進化論是正確的論述及證據,一旦他們「以為」只能二擇其一:如果進化論是正確,那聖經就是錯誤,那他們就被迫做出抉擇,一是否定科學,一是否定神。筆者就是不想一些過時、錯誤反對進化論的論述影響那些熟知科學的新一代,迫他們造出否定神的抉擇。而且,筆者說信徒是可以選擇接受其他的看法,只是提出一個人「可以」接受「進化論」,但仍然是一個基督徒。 |